服务信托的界定与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0

服务信托的本质内容是托管运营。与以传统资金信托为主要内涵的资产管理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信托公司在开展服务信托过程中主要提供托管运营等事务性功能内涵,而不提供投融资决策或顾问等功能内涵。

服务信托本质与特征

服务信托,即信托机构运用其在账户管理、财产独立、风险隔离等方面制度优势及专业能力,为委托人提供除资产管理服务以外的资产流转,资金结算,财产监督、保障、传承、分配等受托服务的信托业务。

除其独特内涵外,服务信托还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业务批量化。服务信托内含托管保管、操作执行、监督管理等事务工作属性,使得信托机构往往会批量化开展业务,且事务性服务费率较低,客观上也要求必须批量化开展。二是内容差异化。服务信托的内容包括资产流转,资金结算,财产监督、保障、传承、分配等一系列受托服务,涉及业务展面广,差异化管理要求高。三是类型多样化。从行业现状及相关专家分析来看,服务信托既有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证券投资服务信托等金融领域信托,也有遗嘱信托、消费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企业年金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非金融领域信托,类型多样,且还有很大延展空间。

服务信托发展空间巨大

综合我国服务信托研究实践,并参考海外服务信托发展,笔者认为,从中长期看,服务信托在我国将有很大发展空间,将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等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具体可能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从发展趋势看,短期内发展仍存较大困难。一方面,开展服务信托更多依赖体系化思维、流程化管理、系统化支持、账户化支撑及专业能力匹配等,行业现状与之相比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就其中几项业务来看,证券投资服务信托,专业研发及投资能力培育需要时间积累及大量投入,行业大部分机构无此资源禀赋;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信托机构目前功能发挥有限,主要承担SPV角色,执行事务要求高,费率低;遗嘱信托、财富管理类信托,信托财产登记、税收等制度缺失缺位,财产“转移”成难题;企业年金信托,牌照管理和系统支撑要求高。总体上看,服务信托短期很难有效支撑行业生存发展。

二是从发展特征看,可能多点开花、重点突破。服务信托内涵丰富,类型多样,需结合实践进行分类规范。在后续转型发展过程中,各信托机构将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在特定类型服务信托方面重点突破,如部分头部信托公司已较多涉足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和证券投资服务信托,银行系等信托公司开展有一定优势的家族财富传承类服务信托,中信信托开展账户管理类信托,华宝信托开展企业年金类信托等。

三是从发展重点看,将在民事、公共治理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信托业传统上主要开展商事领域的营业信托,较少在民事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涉足。开展服务信托,可以发挥受托人、托管/看管人、执行人、监督人等角色,在遗嘱信托等民事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在涉众资金监管等公共领域也可弥补政府公共领域制度短板。海外个人信托及代理账户、员工福利相关信托及代理账户、不动产交易托管等,顾客分别金信托、代管信托等均是较好例证。我国监管部门也在大力推动信托机制在涉众性社会资金管理方面的研究应用。

四是从行业能力看,行业业务模式及经营管理方式将加速革新。从服务信托发展现状、趋势及要求看,行业大力发展服务信托,必然将加速革新业务模式与经营管理方式。可以预见,信托机构在体系化思维、流程化管理、系统化支持、账户化支撑及专业能力匹配等各方面将持续加大投入,为服务信托开展深化奠定基础。同时,提供上述相关标准、系统、能力支撑的服务机构也将在此过程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四方面支持服务信托发展

结合九州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基础服务平台的职能定位,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是建议强化研讨交流。结合资金信托新规后续实施,积极关注行业服务信托发展动向,组织召开沙龙研讨交流活动,与行业碰撞思想,为转型共同发声,为行业基础服务平台后续服务服务信托规划拓展提供参考。

二是建议打牢登记基础。深化拓展“特定信托项目登记模块”功能并关注与服务信托匹配优化,积极深度参与服务信托各类规则标准的建设。同时,做好在沪金融机构信托财产登记信息查询试点,加快探索与法定权属登记部门财产登记信息共享,通过实践试点助力行业制度补短板。

三是建议深化账户框架。结合服务信托依托账户载体等情况,在深化拓展信托受益权账户与发行交易等业务功能框架内统筹考虑服务信托所需的份额账户、资金账户、信托财产“账户”等功能,全面深化“账户”在信托业规范发展与转型中的作用。

四是建议构建工具平台。围绕信托产品发行交易平台定位,从标准化底层资产投资、信托产品转标、证券化工具等多角度,持续规划论证标准化转型路径。同时,面对服务信托类型多样、批量化等特征,借助信托业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提前筹划、加大投入、共享共赢,更好发挥金融科技对服务信托发展的支撑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来源“九州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九州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九州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九州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